兰渡思考编剧思维锻炼长文,不仅仅是技

本文来自特邀专栏:應亮。應亮:电影导演、策展人,也从事电影教学。作品有《背鸭子的男孩》、《另一半》、《好猫》、《我还有话要说》等长片,及《慰问》等众多短片。曾任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节目策划,栗宪庭电影学校教学总监,现任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客席讲师。

(注:原文为繁体字,小编有所更改,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系列文章)

先做两项小说明,如下:1)所谓“编剧训练”,并非单纯的分析或评论文章,实质为介绍一些“训练工具”。假设你在阅读这些文字后,好奇地按“作业要求”去试着做做,会比较有趣的。“训练”共约14篇,为三部分:人物、自我、技术。2)于“编剧训练”系列之后,我将陆续贴出“编剧观念”系列和“编剧硬功夫”系列。相对来说,“训练”也许最好玩,“观念”可能比较“说理”一点,“硬功夫”仅关乎“常识”和“基本要求”,兴许趣味不大。但三者互有关联和补充,整体该是“有用”的。此三大内容皆属编剧入门——是的,仅“入门”而已;是的,我也觉得编剧很不容易的,更不要说“反叙事”。。。基于此点说明,便清楚了我发布系列文章之目的有二:自我再学习+再提高。除此,也没更高企图了。——简单说明完毕。。。上回介绍了通过“读片”做人物分析,本次将是“读书”。“说故事”的传统源远流长,电影(传统剧情片)只是一位“新人”而已,很多电影编剧兼有小说、戏剧等跨媒介实践。而之前我们的训练,也大略“跨”过一次,那就是“读照片”了:偷窥别人的生活(编剧训练之二:偷窥续)。照片只有空间没有时间,但其一样能讲故事。文学是时间艺术,叙事为其产生初衷,那么本次训练:通过“读书(小说)”做人物分析,也许更有锻炼价值了。常听人说,多读书才能帮到做电影——对此,我并未全部参透。但通过多读书进而多了解人,以致帮到剧作,应该说得通的,也是很对的。训练名称:通过“读书”做人物分析目标:

1.依旧尽量避免单纯的评论式分析,即“形容词+专门名词+诗意语句”。2.明白编剧的“作为”和责任究竟为何?3.理解如何做到“有效”的人物分析,并掌握之。解释:

1.选一部以叙事或写人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通读后,对中篇的开场即人物出场,或对短篇的全部,做人物分析。2.不选微型小说,因分析依据不够。3.长篇也可选择的。也请通读后,对人物的出场段落,做分析。要求:

1.从如下五点,来分析书中的人物:A.人物从哪里来B.身上有哪些人物关系C.“愿望”是什么?D.用哪些动作去塑造“这一个”人物形象E.人物可能到哪里去2.分析需要有根有据。3.写下你的分析,将更容易进步。-------------------------下面我做两个示范,分别为:1.《老人与海》第一章前半部分,即老人和孩子的出场。2.《警察与赞美诗》全篇——选择原因:一则这两篇小说大部分人读过,便于做有效示范;再则,篇幅合适;第三,它们皆以叙事和写人为主。(《老人与海》网络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bithax.com/zysx/zysx/110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