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是棒球比赛中被公认困难度 的运动技术,而触击也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进攻战术。
当击球员站上击球区时,比赛就已经开始了。许多刚开始接触棒球的朋友,在投手把球投出来之后,经常会面对来球盲目挥棒,从而导致挥棒落空的结果, 换取来的总是OUT。对于如何解决这问题,这就要先了解什么是“好球区”。
“好球区”是裁判判定投手投出的球是否是“好球”的基本标准。棒球比赛中,3好球换来的就是一位打击者的出局,而三出局就可以交换攻防。“好球区”的范围从击球员击球姿势下膝盖以上到非惯用手的手肘以下的高度,加上本垒板(43.2cm)的宽度,所形成的立面矩形为“好球区”范围。投手将球投入这“好球区”范围中,裁判将会判定这球为“好球”;而投手投出“好球区”范围以外的球,裁判将会判定这球为“坏球”。而一位击球员的“坏球”球达到4个或者投来的球触碰到身体之后,击球员会被保送到一垒。
(图为球正落入好球区中)
但是又有刚接触的朋友会问“投手投的球没有进去‘好球区’范围内,我挥棒了也被判定为‘好球’, 还是换回OUT”。这是因为在棒球比赛中,不论投手是否把球投入“好球区”范围内,只要击球员挥棒都会判定为“好球”,所以击球员不要盲目挥棒,而是等到投手投出“好球”(进入“好球区”范围的球)时,在开始挥棒去击打来球。当然在两“好球”的情况下还是有对击球员有利的一面,两“好球时”不论是挥棒造成的界外球或者是球棒与球的轻微摩擦的擦棒球,都不会被判定“好球”或“坏球”,而是判定为一次击打,所以就不会出现OUT的局面。可以如果在两“好球”的局面使用触击打就是不一样的结果了,在两“好球”时使用触击打造成的界外球或者擦棒球都会判定为OUT,因为在棒球比赛中规定,两“好球”时使用触击打造成的界外球或擦棒球,会被判定为违反“三触击规则”,从而使得击球员OUT。所以在两“好球”情况下没有高准确性的触击率,一般不建议使用触击打。
(使用触击打时需要注意多种条件后使用)
了解了“好球区”和相应的规则之后,就开始了解跑垒的情况了。“跑垒”是指击球员上垒或者上垒后跑到下一个垒的过程。想要了解跑垒就要先了解棒球场的组成,棒球棒是由一个扇形组成的,而从右到左本垒、一垒、二垒、三垒所形成的一个菱形称为“内野”,在“内野”后面的弧形称为“外野”,比赛中所有的进攻都是在内野进行的,所以跑垒是棒球比赛中进攻必须条件。
对于刚开始接触棒球的朋友来说,将球击出去了之后由于一、二、三垒没有任何表示和指示,有可能出现跑向三垒的尴尬情况。在棒球比赛中击球员分别要从本垒跑向一垒、二垒、三垒之后再次跑回本垒才算为得一分。一垒在捕手面对投手的右侧,从而形成在本垒出发围绕内野逆时针跑回本垒的方式。在进攻时,当击球员击出球之后跑向一垒,没有被拿球的防守球员触碰(触杀),或者防守队员踩着一垒垒包接住球(封杀)之外,只要踩到一垒垒包就是“安全上垒”,如果踩到一垒垒包并跑出去,没有跑向二垒的动作也是“安全上垒”。
(棒球比赛中的滑垒)
跑垒过程中会经常看到跑垒员们在快到垒包时采用滑行或者飞扑的动作,这些动作分别称为“滑垒”和“扑垒”。这些动作并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在跑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举动,举个“栗子”:跑垒员从一垒跑向二垒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如果直接用跑一垒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二垒、三垒就算踩到垒包被判定为“安全上垒”,但是如果离开垒包防守队员是可以触杀进攻队员的,所以直接冲过垒包的话要么跑向三垒,要么就只有跑回来踩在二垒上,不然结果会被触杀或者夹杀换回OUT的情况。而在快到二垒时用减速来踩垒包的话,由于速度的减慢,也会出现因封杀或者触杀的OUT。然而奔跑踩垒是最快的上垒办法,因为每一步都在用力的向前蹬,而扑垒需要把重心向前移动,加上在空中是靠惯性移动,从而会减慢了速度;滑垒的速度相对于扑垒又要慢一些,主要原因是在做滑垒动作时需要把重心向后移动,加上靠惯性移动和臀部与地面的小面积摩擦,从而速度是三者最慢的,但由于没有奔跑的失误性和扑垒的危险性那么高,所以在比赛中使用的频率也是最多的。而且不论是滑垒还是扑垒,只要距离计算的正确就可以在触碰垒包而停止身体的运动,所以滑垒和扑垒就成了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安全上垒”的方法。
本期结束,开拓棒球运动,发展贵阳人自己的棒球,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山东治疗白癜风 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