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全在面对富邦九局下的反攻频频出招,一出局,三垒有人,祭出「内野五人布阵」战术,让通常只有四位野手的内野,突然增加一位野手,其目的为何?本文将借以探讨特殊,却常见的内野五人布阵使用时机与特色为何?
「内野五人布阵战术」防守战术讨论
中华职棒8月29日味全龙出战富邦悍将,九局下半,一人出局,富邦悍将攻占三垒,两对比数2:2平手,此时味全龙队连续宣告两次四坏球,分别保送林益全和张进德,让跑垒员攻占满垒。随后换上内野手吴东融镇守在二垒垒包附近,形成「内野五人布阵」
在棒球比赛中通常内野只有四位野手,但突然增加一位野手,其目的为何?本文将借以探讨特殊,却常见的内野五人布阵使用时机与特色为何?
00:51何谓「内野五人布阵」防守战术?其使用时机与特色为何?
内野五人布阵(Five-manInfield;内野5人シフト),通常使用在棒球比赛中无人或一人出局,三垒有跑垒员,为防止失一分的情况,藉由新增一名外野手进入内野区域协防,变成五位野手的布阵,缩小防守范围,增加双杀机会而设定之布阵。但由于放弃一名外野手守备外野区域,因此若被击出深远飞球,将更容易造成大量失分的风险,属于*注性大的战术之一。
美国职棒最早出现此防守战术是在年,道奇队总管BranchRickey在春训时使用(李秉升,)。而日本职棒则流行于年广岛鲤鱼总教练MartyBrown的广泛执行,当时还掀起一阵「BrownShift」旋风,甚至之后还被原辰德、栗山英树等监督广泛运用,在春训期间还特别将此防守战术列入练习项目,目的就是防范未然,以备不时之需。在数据为基础的棒球比赛中,必须得靠布阵来提升作战策略。
「内野五人布阵」通常会发生在下列情况?
(一)比赛后半段:比赛进入后半段,特别是最后一局或延长赛中,若进攻方获得一分即赢得比赛时。
(二)无人或一人出局,三垒有跑垒员:简单来说就是两出局外,要全力阻止三垒跑垒员回本垒得分时,可能就会看到防守端使用。但若产生了两出局,相较之下就不会给防守端产生较大的防守压力,多半会选择回到原阵型应对。当然战术使用没有绝对,只有机率问题,如日职欧力士队就曾经使用此布阵在一、二垒有人,两出局时,是罕见的案例之一。
(三)绝不想让对方得一分:两队比数平手时,或落后方就差这一分,而产追平比数,甚至持续影响战局时,亦也可能进行此布阵防守。
执行时还必须注意什么重点?
(一)投手需要以投出低进垒点球路为策略:内野五人的布阵目的就是要让打者击出内野滚地球,并以封杀三垒跑垒员回本垒为目标。相对的,因为外野手仅剩两位,若让打者击出外野飞球则可能形成安打的机率就会变高,所以投手在投球时必须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将以投出低进垒点的球路为策略。
(二)补成满垒计,双杀抓好抓满:对于进攻端来说,这一分可能是胜负分。但防守端来不仅要控制失分,最好还可以朝向提高出局机率去防守。因此若能够补满垒包,将让野手选择增加,若刚好面对打击击出滚地球,或许不只有传本垒再传一垒地双杀路线,亦可针对朝向最近的垒包为基础,进行双杀,减轻防守压力。
(三)外野手采取趋前守备:通常对方击出安打,或深远飞球,都将可以顺利让跑垒员从三垒回本垒得分,因此防守布阵将放弃上述可能产生的击球得分机会,主要会放在选手常击球落点区域,且会趋前防守,*注打者若击出的小飞球,在接杀后还可能回传本垒封杀的机会,而必须采取趋前防守。
中华职棒8月29日味全龙内野五人布阵移动方式,与面对右打者时,内野布阵偏向左半边
比赛进入九局下半,富邦悍将刚靠着高国辉攻下追平分,立刻得把握住无人出局,攻占二垒的大好逆转机会。高国麟利用牺牲短打将跑垒员推进至三垒,形成一人出局,三垒有人的局面,此时味全干脆将富邦林益全和张进德直接保送,形成一人出局满垒的局面,并采取「内野五人布阵」,意图防守三垒回本垒得分,同时制造双杀机会。
但随着富邦打者董子恩遭到三振,形成二出局满垒局面,「内野五人布阵」也宣到无用武之地,打回原型。但若真的要说,虽然没有制造出双杀,但或许这样的布阵也算是稍微给打者有「更不能打成滚地球」的压力。而且若以结果论来说,味全龙也算是成功防守住失分危机。
赛后叶君璋总教练表示内野五人布阵成功主要是因为:(一)信任投手伍铎能够将球控制在对的地方,造就打者击出滚地球(虽然最后是三振),此外就是(二)球运佳!
相较于垒上无人,因应打者特性而进行的极端布阵来说,「内野五人布阵」是棒球比赛中,属于垒上有人,且较为常见且基础的布阵,是需要投捕手和内野手之间的配合,且最好是必须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才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机率。但预计各国职棒将从年起开始出现禁止内野的相关防守,恐怕也将对此战术产生不小影响。
棒球知识浩瀚无穷,作者本回馈学子态度,提供教学经验,协助推广棒球用,若有不妥或笔误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