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幸福这东西,如果不放弃些什么

一个人可以失败到什么地步呢?年近五十仍然一事无成,穷到要偷母亲的东西拿去当;惦记已经离婚的前妻和儿子,像个跟踪狂一样偷窥他们的生活;为了付儿子的抚养费,违背职业道德去赚外快,但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钱转手就花在*博上面,连让孩子吃顿好的都做不到。

这个糟糕的儿子、糟糕的丈夫、糟糕的父亲就是《比海更深》的主人公良多。良多的人生可谓一塌糊涂,他在15年前的处女作小说获奖之后就迅速沉寂下来,变成一个沉迷*博、没有职业操守的私家侦探,原本美满的家庭也因为*博而破碎。一场台风把他前妻、儿子关在了母亲的家里,让他有了一个正视自己失败人生,重新追求幸福的机会。

母亲对沉浮在失败的沼泽中无法振作的良多说:“幸福这东西,如果不放弃些什么,就无法得到它。”她想告诉儿子,告诉我们:人啊,如果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不正视自己的失败,是无法迎来新的幸福的。

01.放下曾经的辉煌

良多曾经是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在十五年前获得了文学奖项,对此他非常骄傲,写作也成了他一生的理想。可是理想敌不过现实,在出版了这唯一一本小说之后,良多就江郎才尽了。

起初他还能开设文学讲座和写作课程来维持生计,但他不会教书,也没兴趣去学习如何教学,最后甚至因为否定“写作课”存在的意义而擅自停课,进而丢了工作。

显然,良多事业上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才能,而是在事业低谷期还维持着虚伪而清高的“自尊心”。人一旦骤然获得成就,就容易迷失自己,在他人的追捧之下无法看清自身现状。很多人就是这样浪费了才华,一生止步不前。

对于良多这种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一直平庸,而是曾经辉煌。

书中这样形容良多租的公寓:脏得不堪入目。但在这样的房间里,书架却是唯一的净土。乍一看还以为良多是多么热爱文学,但事实上呢?书架上清一色摆放的都是良多那本获奖小说,以及十五年来都保存如新的,曾经刊登这本小说的杂志,此外竟然没有其他书籍。良多留念的哪里是文学,他离不开的是那个事业辉煌时候的无限风光。

“你们总是追求已经失去的东西,做些实现不了的美梦……老这样的话,不是每天都活得不快乐吗?”母亲淑子这么说。

良多拼命地去追求过去的成就,行为上却止步不前。用《终生成长》一书的概念来说,良多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这类人的特性之一,就是把努力视作对自己天赋的亵渎,他们无法放弃过去的辉煌,接受不了一时的失败和平庸,从而无法踏踏实实的去学习,最后就像良多一样,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我们必须认识到,承认失败并不可耻,放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也并不丢脸,挫折和失败应该作为激发我们潜能的基石,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能够正视过去的人才能正视当下,能够放弃曾经辉煌的人才能不被虚幻包围,重新获得成就。

02.放下已逝的爱情

响子是良多的前妻,她漂亮、性格好、人缘也好;她热爱文学,崇拜着身为作家的丈夫;她为了家庭和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即便是后来良多事业失败了,每天不回家,还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去*博,甚至把手伸向了儿子的教育保险费,响子也没有放弃他。

可惜最终良多还是辜负了响子一片心意,一头扎进*博的深坑,丝毫不做悔改,两人的婚姻至此还是走向了尽头。

和曾经拥有辉煌的事业一样,良多曾经拥有的妻子也是最好的。因此响子过去有多么爱他,他如今就有多么不愿意承认这段婚姻已经成为过往。他特意选择离响子公司近的事务所上班,经常偷偷去看她;甚至调查她的感情生活,跟踪她和儿子,用这种没有意义的行为证明他对响子的在乎。

良多对响子是有爱的,但这份爱既没有督促他戒掉*博,也没有让他重新振作。由此可以看出,良多所谓的“念念不忘”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执念。正如他执着于作家的梦想一样,他也执着于这个他曾经拥有,却最终失去的美好爱情。

“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才是成熟的男人。”

正是因为良多缺乏这样的勇气,才十多年来都放不下这段感情。他假装还有机会,不接受响子去追求新的感情,良多意识不到,他的执着不仅伤害了彼此,还伤害了牵连在这段感情中的儿子。

恋爱和婚姻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拥有选择权,但这同样也意味着并不是每一段感情都有美好的结尾。如果执着于过去就无法去迎接新的幸福。当断则断,该放弃的时候放弃,该改变的时候改变,这样才能减缓失去带给我们的伤痛。

就像响子说的:我们都下定决心,向前看吧!

03.放下对父亲的恨

亲子关系一直都是是枝裕和想探寻的重点,不论是《如父如子》还是《步履不停》,是枝裕和都把父亲和孩子写成了一个轮回:长大后我不想成为你,但我还是成为了你。这个轮回在这本书里也同样有所体现。

良多的父亲精通多项技能,原本是公司里非常看重的技术人员,但他却沉迷*博,最终被公司开除。*博毁了他的事业,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将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去*,*到后来没了钱,就开始把家里所有能当的东西都偷出来拿去当,甚至包括良多小时候珍藏的邮票。

良多和他多么相似啊!即使再怎么不愿承认,他最终还是成长为了父亲的复制品。

我以后绝对不要变成父亲这样的大人”的背后是“我要成为一个好父亲”的呐喊。良多一直拼命地在儿子面前扮演一个好父亲,响子的交往对象给真悟买棒球手套,良多就给他买鞋,为了省一点钱,他故意把新鞋蹭掉一点皮,哄着店员给他打了折。

良多执着于这些表面工作,急着去攀比,却一再地忽略儿子的感受——其实真悟并不需要他勉强自己,每月一次的父子见面反而更像是真悟为了满足良多“好父亲”幻想的父子游戏。

良多放不下对父亲的恨,也就会一直活在虚假和狡辩中。他不想去意识到,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糟糕的父亲,一个儿子不愿成为的人。

故事最后,良多把父亲的砚台从家里偷出来,打算去当掉。当铺的老板告诉他,父亲曾经跑遍了附近每个店铺,高兴地把他获奖的小说四处赠送。老板感慨道:“你的父亲,有个好儿子啊!”

良多突然意识到,他所憎恨的父亲也会为他骄傲,也会认为他是个好儿子。就是这一瞬间,良多产生了不愿辜负这份期待的信念。他最终留下了砚台。

是枝裕和笔下的父子总是充满难以修复的矛盾,他常常让主人公在有了“成为一个好的父亲”的意识之后,才真正学着谅解自己的父亲;而在原谅了父亲之后,他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父亲。也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先为人子,再为人父。

良多最后放下了对父亲的恨,也不再阻挠真悟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继父,他希望能好好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不让真悟来重复他原生家庭带来的父子轮回。

在是枝裕和的书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沉浮,试图找到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艰难的,结局也不一定美好,但如果可以,他又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这本书里,他把台风化为了一个契机,一个让良多好好和家人沟通,放弃过去,改变自己,重新迎接新生活的契机。

台风过后,良多有了新的顿悟,故事就在他和前妻、儿子的道别中结束了。是枝裕和没有告诉我们,良多是不是真的会有所改变;也没有告诉我们,他能不能停止追逐已经失去的东西,珍惜当下。但他又告诉了我们,不论灿烂还是平淡,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人生。去接纳它,也要学会放下它,只有这样才能拥抱幸福。

正如这句话所说:

“回首看人生,岁月悠悠如流水,浮萍人生,问天下谁能免了烦忧?转眼荣枯皆成梦,世间温柔莫过杨柳,拿不起就放下,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洒脱?”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安晓,期待下本书与你相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bithax.com/zysx/zysx/16363.html


冀ICP备20210265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