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赴美就读中学的杭州学生数量呈几何增长,家长们看中的正是美国这些私立中学进入常春藤大学的较高升学率。即将到来的9月,又有一大批学子要背起行囊,小小年纪踏上异国求学之路。
美国私立中学到底好在哪里,值不值得去?怎么样才能把孩子送去 的美国私立中学?想必这是很多学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赴美念中学究竟有多好,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最近,有一本刚出版的由留美中学生自己编写的《花开彼岸:我们在美国读中学》,书中所有作者都是在美国上中学的中国小留学生。没有留学申请推荐,没有专家指导规划,没有奇迹人生故事和“富二代纸醉金迷留学生活”的噱头,记录的都是这些少年人真实的声音:14岁起便选择远赴重洋独自成长,他们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花开彼岸:我们在美国读中学》
朝华出版社年7月
全书共7个章节,分别从赴美申请、学校生活、课业美育、人际交流等角度,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35篇留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文章。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就有杭州,比如今年16岁的杭州姑娘KarenZheng,现在就读于美国新泽西州一所中学的10年级,她分享的“美高 课——”学会独立”,告诉仍在杭州为美高奋战的未来学弟学妹们,“在美高,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些学生分享的真实留学经验,对希望了解美高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泣泪经验一:
别让美国同学觉得
你只是“那群中国人中的一个”
KarenZheng,16岁,现就读于美国新泽西州,10年级
作为一个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快一年的“学姐”,总是会有人问我,去美高之前需要学些什么。我觉得一个人漂洋过海来美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学会适应和独立。如果一个人不能独立,是很难在美高快乐生活的。
不会独立,你将失去探索自己的机会。有时候,有些事情,是需要你自己做决定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在每个季节选社团活动的时候,中国学生总喜欢集体商量,然后共同决定去参加某项活动,仅仅是因为不想自己一个人被落下。其实在这么做的同时,你也失去了一个followyourheart(听从内心)的机会。永远不要害怕一个人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你害怕孤独,也害怕面对孤独,因此选择成为从众,那么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会独立,你将失去存在感。我在国内上初中时,女生经常约在一起去上厕所。连这么私密的事情都要约着同伴一起,现在想想也是醉了。在美国,融入一个大集体之前你得先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独立的个体才会被朋友们接受,才会在一个集体中拥有存在感。我的美国同学总是不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中国人的名字,虽然知道那些名字,但他们更熟悉的是“中国人团体”。如果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依附于一个团体,整天跟别人形影不离,美国同学只会觉得你是“那群中国人中的一个”,而不是“那个女孩子(男孩子)”。
不会独立,你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为了不被孤立,或者为了显示自己想融入团体,你很可能要迁就别人。我并不是说任何事都要一个人独来独往,只是有时候自己做一些事情是很有必要和益处的。如果你发现自己总在迁就别人,不要怪对方,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对于“独立”产生了畏惧感。尝试着独立并且适应独立,你会重新发现自己,从此生活变得更自由了。
不会独立,你将浪费很多宝贵的光阴。在美高,很多事情需要你一个人去做。几个小时泡在画室里完成一幅自己满意的画作,待在琴房里享受音乐,或者在房间里安静地做作业。有些事情,一个人做才有意义。如果你总是要和别人黏在一起,那么你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厌恶(毕竟别人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无用的应酬和交际上面。
泣泪经验二:
别一吃完饭就躲进房间
多帮寄宿家庭做做家务
CocoZhang,16岁,现就读于美国俄亥俄州,10年级
年我以9年级新生的身份进入了一所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不同,我要面对的除了外国老师和同学,还有寄宿家庭。初次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我满怀激动,但更多的是担心。担心自己不能交到外国朋友、不能和寄宿家庭好好相处、不能和老师沟通。一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当初的种种担心都不见了。
记得我 天去学校的时候,看着其他同学有说有笑,可我谁都不认识,只好埋头看手机。过了一周,我们都有了固定的课程,这样也就有了一些固定的同学,他们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一开始我只是很害羞地礼貌性地回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地熟悉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好朋友,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积极,要勇敢。
有些同学可能会疑惑,觉得根本找不到话题来交流,除了学习,我和他们的生活就没有其他交集。其实身边的各种小事就是 的素材,比如学校最近的活动,或突然看到某个通知后的感慨,等等。另外,午餐是个很好的机会。大家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这个时候最便于交流。即使是倾听他们交谈,也是很有用的。要想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不能总是和一桌中国学生坐在一起。
走读生要想和寄宿家庭相处得好,首先要把他们当作一家人,称呼尽量亲切一些。美国人经常举行家庭聚会,聚会上要尽量和他们多聊天,他们对文化差异还是很感兴趣的。其次,要多帮忙做家务,比如洗碗,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增进了感情。反之,如果一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们就会认为你并不想融入他们,这其实是很多留学生和寄宿家庭产生矛盾的开端。 ,美国人做事说话都比较直接。所以你在寄宿家庭吃饭的时候,如果想给自己添饭,就径直去添,不要拘谨和客气,否则可能吃不饱。另外,自己的时间安排要提前告知寄宿家庭成员,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那老师便是 的帮手。特别是 年在美高读书的同学,会明显感觉老师的讲课速度太快,跟不上(学霸除外),如果再碰上自己不在行的学科,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课后时间要好好利用起来。我刚开学的时候,生物是我最弱的学科,由于有许多专业名词,记了笔记也不怎么理解。所以我每天的自修课都跟老师预约,把我不懂的知识点请老师再给我仔细讲解一遍,临考前她也会帮着我复习。在学习方面,要多和老师交流,不能因为害怕或懒惰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只要学生们有问题,老师们一定是努力解答的。
泣泪经验三:
哪怕训练后躲在厕所里哭
你也要多参加体育活动
RobbyHuang,17岁,现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0年级
美国是一个完美诠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国家。不论年龄、不论地点,都能看到在享受运动的人们。到了高中,运动就更重要了。不仅有各种运动、不同级别的校队,还有不同学校之间的比赛,如果成绩好,还可以参加更高级的比赛,例如州级比赛。体育能力突出的同学,更是可以通过体育特长进入不错的大学(我们学校几年前就有一位通过帆船运动进入耶鲁的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新生还可以认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可以更快结交朋友,融入校园生活。总体来说,在美国,参与运动可以让你受益多多,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对于我,这个年一年参加了两项运动的体育新手来说,运动带给我的感受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更多的是我之前并没有想象过的体会。
在开学后的秋季,我参与了网球校队。另外,在春季时,我参加了女子棒球(垒球)队。棒球是一项我在国内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运动,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挑战这样一项对于自己来说很陌生的运动,会让我有如此多的收获(其实对于那些在国内时并没有突出体育特长的女生来说,我个人非常推荐这项运动。它并没有很高的耐力、速度或者力量要求,也不会有肢体冲撞,更多的是三者的结合以及迅速的判断能力,是一项智力游戏)。通过不断地向有经验的学生和教练请教,加上每天两小时的训练,我已经可以和队友一起打比赛了。
当然,进行体育活动前也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虽然之前在国内时我感觉自己的体能还不错,可是来到美国才发现,很多当地学生都是从小就注重身体健康并且有着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在体能上还是感到有些落差。比如说在训练之前我们都会有常规的两公里跑,刚开始我的速度很慢,并且在下半程很容易感到疲惫,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现象就很少发生了。我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在耐力上的提高。后来,我甚至喜欢上了跑步这项运动。
更重要的是,棒球不仅让我了解了一项新运动,还培养了我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我曾经因为连续的失败,在训练后躲到洗手间大哭,也曾经因为身体的疼痛而偷偷落泪,更有过放弃的想法;但 我还是选择了坚持。
当season(赛季)结束时,回望自己3个月的棒球生涯,我很高兴那些曾经让我哭泣的挫折,变成了帮助我成长的台阶。我从当初那个都不知道站在哪里、只会躲在队伍 的胆小“菜鸟”变成了 轮就能上场的outfielder(外场手);从当初连动作都不规范的新手,变成了在 一场比赛得到众人喝彩的第七棒; ,我所在的棒球队得到了所属联赛分区的 。
泣泪经验四:
和同性别的人上课
互相的思维干扰少了,反而有了更多的共鸣
RobbyHuang,17岁,现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0年级
申请St.JohnsPrep(圣约翰预备中学,男校)的时候,很多朋友调侃我跟女生“隔离”三四年之后会变成同性恋,看似随意的玩笑,其实反映了大多数人对男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