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投球的多种投法

上肩投法/俗称高压式投法

  上肩投法,俗称高压式投法(Overhand)为一种投球姿势与方法,出手点左手十一点至十二点方向、右手十二点至一点方向间的投法。上肩投法会俗称为高压式投法,是因为上肩投法的出手动作是抬举投球惯用手,再从至高点将球下压投出,有如将球由高处往下压而得此俗称。

  

特色与优劣

  由于放球点较高,使得放球时机的早晚对于投手投出的球路在落点上的差异会相当大,使曲球系、指叉系及速球系等垂直系球路的威力会因而加添,也会使打者在击球点方面受到一定的干扰,加上投球过程中的动作进行中给予打者的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得这种投法显得霸气十足。理论上,这种投手的球速会比较快,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不过各联盟球速最快的投手却是用四分之三投法投球,但高压式投手多半能稳定以km/h以上的球速主投比赛,且在日本,速球派上肩投法型投手往往又是主力先发,因此日本人“本格派”来形容快速够快、控球稳健、压制力佳、斗志高昂、及且有 气习的大投手,且多半是高压投手(但现今也有部分斜肩投球型投手被纳入)。

  这种投法的 优点是球质浑重、垂直系球种进垒角度十分犀利、动作能给予打者一定的压迫感,若该投手身材高大,更会衬托出这种优势。但这种姿势却不太容易得到来自腰部扭转所施与的力量,而下半身也因为上半身是以垂直下压的方式用力而只能给予支撑力道,不若斜肩投法能籍由旋转式的下半身重力移重增强力道以达到上半身省力的工作,使上半身要使用的力道十分巨大,而让上肩投法十分费劲,而且上半身在较用力的情形下,放球点的掌握十分不易,使控球较不容易,且部分投手会为球进垒的角度问题,而误将手臂打直,使控球更加不稳。

  由于上肩投法进行当中,手臂挥甩的力道相当大除容易使投手容易疲劳,使得肩内肌韧带、后肩肌及胸肌需要承受巨大且剧烈的伸张及撷抗力道而造成惯用手肩部的负担,若长期承受大量的投球量容易造成肩伤问题,因此此类投手为了能增加这种高强度投法的承受力,平时在肩部肌韧带群、胸肌及后肩肌、大臂肌、二头肌、三头肌、下臂肌群、下半身肌韧带群的重训,还有肌耐力的训练等体能强化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部分投手还会会不知不觉地出现手肘疲劳性下垂的情形,而得出手位置不知不觉变得水平而使所投出的球容易成为偏高、水平、无劲的呆球而增加被长打的可能性。

  

斜肩投法/最易上手投法

  斜肩投法是所有的投法中算是 人体工学及力学的投法,因为这种投手是对人体的结构而言最自然的投法,因为一般人在将手中的物品抛掷出去的时候,左手多半是以十到十一点钟方向之间(右手则是以一至二点钟方向间的)挥臂角度来投球,因此这算是所有的投手投法中最简单,且最容易上手的投法。

  

优劣与球路

  这种投法的特色是集结了各种投法的优点,且控球容易,投出的球路水平性及垂直性兼具,且因投球时肩部力量使用较少,对于肩部负担较低;若挥臂中段时手肘能抬到略高于肩线一到一点五厘米,则更能达到省力的效果,增强投球的续航力。

  斜肩投法是棒球初学者最适合练习的投法,由于斜肩投法是最接近运动人体工学的投法,使得动作容易协调,而且有助于培养基本动作,对未来改练高压投法是有奠基性的作用。侧投的动作基础亦是如此(低肩侧投由于是低肩投法为基,故关系较远)。

  但缺点是因为这种投法若挥臂时手肘低于肩膀的情形发生时,会给予手肘韧带相当大的拉扯力道,因此罹患投手肘(俗称“棒球肘”)、手肘内侧韧带撕裂伤的风险会较发生相同情形的高压投法来得高;其次是使用这种投法的投手众多,加上球路在高低的变化上较不如上肩投法所投出之相同球种,而增加打者有效击球面的广度,使得斜肩投法的球路容易被打者适应;第三是这种投球姿势会降低垂直系球种的变化幅度。

  另外一个缺点是斜肩投法的投手在投球的特性上,由于球路横移及垂直变化均有水平,使得控球相对较为容易,但也因为球路较为水平、使用斜肩投法的投手众多,使打者适应球路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采斜肩投法的投手容易在第二轮打击开始球路被突破的可能性较其它投法来得高。

  斜肩投法球路在垂直及水平角度的特性兼具,因此这种投法的球威不易因为身材上的限制而受到影响,只要掌握指法、放球点的技巧就能进一步制造变化,因此受到各种身材条件的投手欢迎,唯身材较为高大的投手使用斜肩投法的投手球威方面会因为较为水平的球路而减损身材上的优势,故身材高大的投手常会被会求改用高压法投球。原则上,斜肩投法各种球路均能顺利投出,唯指叉系、曲球系、变速系等垂直系球路的效果稍差。

  球速方面,理论上,由于斜肩投法在投球力道的使用较少,使球速应会较高压法来得慢,也就是“牺牲些许球速来争取横移角度”,但现实上,速球派投手反而是以斜肩投法投球的为主。

  

侧肩投法/侧投

  侧投(Sidearm)(又称侧肩投法)为棒球投手的出手点之一,指投手投球时,以手臂横摆的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一般所提之侧投多半指典型侧投手,也就是左投手以九点钟方向,而右投手以三点钟方向为出手点的投手,出手点稍高者可视为四分之三侧投(Lowthree-quarter),而稍低者可视为低肩侧投,但低肩侧投的动作机制与侧投有相当大的歧异。

  

方式与球路

  侧投的投球方式与四分之三投法类似。在投球挥臂的过程中,部分投手会将身体明显向身前倾斜;而类似下勾投手投球机制的投手,的挥臂动作进时的动作虽然类似,但会将出手的角度转为水平,如将手臂在挥臂力转为水平及减少上半身下探的幅度,使手臂能水平挥出,无论有何种方式投球,能使手臂水平挥出的投球,基本上就能算是侧投。由于标准侧投的投球方式类似于四分之三投球,因而部分采四分之三投球法的投手会用突袭式侧投来扰乱打者节奏。

  侧投手的球路水平横移的幅度较四分之三投法来的大,因此对于同侧打者有相当程度的威胁性,尤其是滑球及切球,而对于横向及纵向变化兼具的伸卡球(沉球)在下坠方面的威力会更大,会带会同侧打者内角的威胁,但对于反侧打击的打者来说,这些威胁却成为有利之处,但侧投投出的变速球对于所有打者都具有压制性,而且球威不受出手角度的影响,因此现在的侧投手对于变速球的训练相当有意愿,以增加对于相反侧打者周旋的本钱。

  

侧肩投法/侧投

  低肩侧投(LowSidearm)为棒球投手的出手点之一,指投手投球时,以手臂横摆的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但与[[侧投]]不同的是,低肩侧投是以下勾方式进行前半段的投球动作,待投球惯用手进入放球点区域时改以水平的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日本及美加并没有将低肩侧投细分成一个分类,且两国给予低肩侧投的归类也不相同;在日本,低肩侧投被视为侧投,但在美国,低肩侧投被规为低肩投法(以林昌勇为例,林昌勇的投球动作,依美国的归类会被视为低肩投法,但日本的将其归为侧投手)。而台湾则是将介于侧投及低肩投法之间的投球方式另外细分成低肩侧投。

  

方式与球路

  低肩侧投是虽仍为侧投动作之一,但投球动作机制和侧投并不相同。以右投手为例,侧投的前半段肩膀重心和四分之三投法相似,但在低肩侧投却和低肩投法类似,到出手的时候才将出手点转放到3点钟与4点钟之间。即低肩侧投的前半段动作是准备要要进行低肩投球的动作,但到后半段再转为侧投方式出手。

  球路特性类似于侧投,但球路更低,球路轨迹特性介于低肩投法与侧投之间,有利于横向变化球、上飘球路之使用。主要武器球是以同侧打者之外角球,但和侧投一样,因球路横向变化明显的特性,使反侧打者反而较能应付该投法之球路,故低肩侧投手会练习变速球以面对反侧打者。

  









































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bithax.com/bqzs/10129.html


冀ICP备20210265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