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的*备竞争

最近几年,国内有一种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正在不断蔓延。这种焦虑,有已经让五六岁的孩子就要面对堪比美国常青藤入学难度的竞争。而北京的中小学教育最为典型,其中最有趣的现象是,海淀区的幼升小的难度居全国之冠,恨不得5岁小孩就能达到外地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但北京市的中考和高考,又比全国其他所有省市都简单,高考录取率尤其是、的录取率又远远高于其他省份。

作为首都,北京坐拥全国最多的和高校,分别有8所,26所高校。而在年北京参加高考的学生约4.9万人,最终的本科上线率达到了75%,清北录取率为0.8%,相比之下,高考大省河南和江苏,本科录取率分别为33%和58.9%,清北录取率均不大0.03%,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里挑一。

从这些真实的数据来看,北京的孩子上个本科确实要相对容易得多。北京考生进某一高校的分数,大体跟其他省份的人差不多,但由于北京的试题明显更简单,因此其他省份的人觉得“北京有特权”,而且“北京特权”还导致北京的户籍门槛高起,并且至今仍不允许外地户籍子弟在京高考,然而北京的市民却有另一番抱怨。在分省录取制度之下,即使北京的录取率再高,但绝对录取名额仍然只相当于全国录取率总名额的10%甚至5%以下。

即使保守估计,全国也有2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京工作,对这些毕业生的子女而言,也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学校,会低于自己的父母。大城市名校多不假,这也是大城市能从全国各地吸引人才的原因。但在人才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大城市教育资源和

中国家长的“*备竞争”

升学率却并未同步增加,也就是说,分子不变,分母越来越大,所以这导致北上广深等城市,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倒挂。

由于高考的总体录取率仍然是高的,但高中名校的招生名额控得很死,所以基本上进了好的高中就等于上了进入好大学的保险。而中考相对而言难度不是那么大,初中的时候哪些学校能够更精细地管理,更有经验的培训,谁在中考胜算就更大,最后的结果是,高考的竞争压力不如中考,中考的竞争压力传导到小升初,所有的家长铆足了劲,都是为了让小孩进好的小学,好的初中。

这样的机制设计导致了什么问题呢?这导致幼升小、小升初和学生本身的资质关系越来越小,而家长的额外投入乃至能不能买学区房这些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这也是大城市学区房一直被热炒,高烧不退的原因。最近,北京学区房价格就一度被刷上热搜,原因是学区房价格上涨势头太过凶猛,网络上曝出海淀学区房一夜之间两次加价的消息,还有西城区出现45万一平米的学区房等等。

在国内坚持“房住不炒”的方针下,一线城市学区房价格却又出现高得离谱的问题。为此北京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立案调查。通过对家中介门店检查后,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立案6件,停业自查两家,行*处罚两万元。并对安居客、58同城、链家、我爱我家等多家知名中介筛查已发布的房源信息达多条,对不实信息予以下架处理要求。可是根据媒体调查,虽然头部中介已经全面下线了单价18万以上的学区房,但这类房子基本都是小户型学区房,凭中介的口口相传,根本不愁卖。有中介直言:下架后更好卖了。因为一部分房源的下架,让系统表面看起来房源变少,变得更加紧张。

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园和小学课程太简单,无论如何都无法设计出具有选拔性功能的考试,于是进好小学和好初中的过程就只能“另辟蹊径”,没有升学考试不要紧,那就看剑桥英语的证书到了几级,在“禁奥令”之前,甚至还要查看奥数成绩。这导致选拔性考试的时点大大提前,把家长和小孩折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网络有个流行词叫做“鸡娃”。意思是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有这么一个说法:北京海淀区的娃,都是鸡娃,即使不是鸡娃,也得培养成鸡娃。从胎教到入园前启蒙,从幼儿园早教班到幼小衔接补习班,从英语到逻辑思维、管风琴、小提琴、声乐、主持,再从马术、滑雪、棒球冰球到跳绳、游泳、足球、跑步,兴趣班变成了必修课。内卷已经在幼儿园时候就种下了根。

其实这种给孩子打鸡血的现象,不是海淀区独有的特色,相反它反而是目前中国大多数父母的教育现状。耶鲁大学教授法布里奇奥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一个观点,父母的养育风格,其实和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率的不同。简单的说,就是收入不同和教育回报率决定了父母选择的教育方式不同。在社会收入差距小和教育回报率比较低的国家,父母的表现往往会显得更加宽容,例如北欧。而在社会收入差距大和教育回报率比较高的国家,父母可能会更热衷于“打鸡血”,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例如中国。北欧人民收入差距小,福利保障完善,父母基本没有动力去拼命“鸡娃”,贫富差距没有拉开,即使拼命让孩子成为收入高的人群,也不见得会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多少。反观中国,这些年经济结构大调整,贫富差距悬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虽然不是唯一出路,却是实现阶级跃升的一个最有效方法。

所以国内的“鸡娃”教育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备竞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bithax.com/bqzs/bqzs/17325.html


冀ICP备20210265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