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工作了好几年,升职加薪却很难,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他没有太大的成长。
不少人表面上似乎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本事没长多少,收入也没增多少,事实上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不是因为你不努力,只是因为你努力错了地方。
一直做着这三件自以为努力却没有成效的事。
1
瞎忙。
每个人都忙,忙着上课,忙着工作,忙着应付领导,忙着恋爱结婚。好像没有谁会甘愿停在原地,也没有谁愿意被人轻易超过。
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忙不到点子上,忙不出效率,那还不如暂时停下来歇歇。
通往成功的路就好比登山,只要规划好路线,坚持前行,就一定会越爬越高。
大多数人登山的过程,不过是两种可能:坡度缓一点的那条道,会走得相对久一点;道路短一点的那条道,会爬得相对累一点。
只有一种人会原地踏步,就是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在不断变换起点的过程中同时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容易对生活投降。
当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生活也不知道要给他们什么回报。
定下目标,才能专注发力。即使是更换行业,也应是在前一份工作积累的经验上做出的更明智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抓瞎”。
思维没有调整,能力没有提升,再怎么努力,也都犹如隔靴搔痒,毫无作用。
这样的忙碌,只是感动了自己,最终也拖累了自己。
一个会忙的人,应该是有的放矢的人。
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在忙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短板进行弥补,这才是忙碌的成效。
非常著名的木桶理论讲的就是这样的事。光是想着把木桶越砌越高,却不考虑弥补漏洞和短板,最后的结果就是既不稳固,也不会盛更多的水。
一个会忙的人,是一个不断精进自己的人。
有的人很忙,做事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楚主次,忙得没完没了,但就是没有多少进步。
想要提升个人能力,不能再“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适当让自己聚焦于最重要的事。
同时,向棒球手泰德·威廉斯、股票之神沃伦·巴菲特学习,做更少但更好的事。而为了获得做更少但更好的事的入场券,你需要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进入高价值区的本事。
你应当保持专注,这能让你成为一流高手。
这样的一个过程,看似你做的事少了,可是因为聪明地选择和专注于一件事情,你会做得比那些看似异常忙碌的人要好得多。别再掉入“用忙来感动自己”的陷阱,先慢下来才是关键。
慢下来之后,就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纵观全局,把事情都想清楚了、理清楚了,再下手去做。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少数天才之外,没有谁可以样样精通。
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一个人才能立足于社会。
做事,最忌瞎忙。
如果忙不到点上,纵然忙得不可开交,最后依然一事无成。
大多数人都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设定好一个个目标、朝前奔跑。
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一个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日本导演黑泽明说:“你去爬山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脚下在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断看山顶,就会泄气。”
有人说:“人生和梦想是一场远距离的马拉松,不必太在意有多少人跑在你前面,而是要专注脚下的每一步,抓住自己的节奏,调匀呼吸,坚定地往自己的目标前进。”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把精力耗在琐事上,每天留一点时间进行自我复盘,将努力的价值最大化。
要勤奋,不要瞎忙。
2
浪费时间。
俗话说,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生。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成就就在哪,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若将时间用在自我提升上,投入到工作中,那么你就会比别人优秀;你若是在阅读上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你就会比别人学识渊博...
当然,如果你将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吃喝玩乐上,荒废人生,那么你最终就很可能会一事无成,越混越差。
生活中,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家庭。
有一些人,既忙不到点子上,又忙得特别盲目。
明明在年初的时候定下了十几条小目标,信誓旦旦一定要在年内完成。然后或许也真的坚持了一段时间,可到了年尾才发现,一条都没有实现。
每每想起,都会说,平时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
其实,那是因为浪费了很多碎片时间。很多人的忙,只是不会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除去路途、交际、突发状况等不可抗拒因素来,每天会剩下将近6个小时。
而在这6个小时中,很多人都在刷网页、发呆、无所事事中度过了。但一个活得高效的人,会充分利用这6个小时来做许多事情。
欧阳修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没那么多套路的方法,就是将目标细化。然后再将你平时发呆、瞎逛、偷懒的时间,用在兢兢业业完成每天的任务上,就这么简单。
平时等车的时间、排队的时间、午饭时间、睡前的时间,看着只是十几分钟,但是架不住积少成多。
而平时这些时间基本上都被不少人浪费在刷手机上了。
鲁迅先生一生爱惜时间,甚至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
他的书房挂着一幅对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鸥之先鸣。
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一年又过去了。
在别人出去玩乐、喝咖啡的时候,鲁迅在书房写稿。
别人在睡懒觉、郊游的时候,他还在写稿。
正是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自律,让鲁迅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成就至今让人难望其项背。
如果渴望摆脱平庸,那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管理好时间,合理分配时间,将时间花在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
你先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将目标进行拆分,细化到每一个可利用相对短暂的时间去完成的小目标。然后再一点点去补充和完善,最终达到目的。
比如,给自己安排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或者花两小时提升某项技能。
每天挤出两个小时,读三十页书,那么十年就是本书,足以让人在一个领域小有成就。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好,往往就是在娱乐方面浪费太多时间,沉迷于游戏和追剧,并不是说不可以玩游戏,而是要适可而止。
管理好时间,往往就能拥有一个向上的人生。
二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积水成渊,聚沙成塔,量变迟早可以带来质变。
3
假装努力。
只要在向上走,总是辛苦的,总是需要努力的。
如今,很多人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奋者”的困境,他们很努力,却改变甚微。这时候,越努力越心酸,越努力越无力。
咋一看,这世界似乎不缺努力的人,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但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人是大张旗鼓地努力,看了一会书,加了一次班,全世界都会知道;立下了一个鸿鹄之志,就一定会昭告天下。
有人则是默默地努力,不动声色地看了几十本书,晚上下班后报了外语培训班,默默地考到了好几个证书。
不客气地说,喜欢晒努力的人,往往并非努力的人,喜欢立志的人,往往是无志之人。
真正努力的人,通常都是不动声色的。
有人问主持人汪涵,为什么你的主持功力那么深,临场反应能力那么强?
汪涵的回答是这样的:
“很多人以为我是凭空变成这样的,其实不是的,我背地里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
大概从十几二十年前开始,我就从来没有进过练歌房,也没有去泡过吧了,我天天躲在家里看书。
我会把我认为最好的句子,或者是最感动我的一些思想,不断地在自己内心咀嚼,有的时候我甚至还对着镜子去重复说那些东西,就是为了自己在说的时候更加自然。”
如果你真的想开始努力,想做一件事,只要是正面的,向上走的,那么你就去不动声色地去行动,不要犹豫不决。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认真思考,好好思量自然是应该的,但不要一直犹豫,不要总是在观望,迟迟不去行动。
一直犹豫的结果就是,永远也不会有进展,很多的机会往往都是这么溜走的。
有了目标就去干,不要想太多,好好努力,做好当下,那么前面的路上自然有你想要的东西。
当你真正用心、努力地去行动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而且你也没有自已以为的那么脆弱、差劲。
努力了却没有正面的效果,往往不是努力没有意义,而是你的努力没有意义,因为你的方法、方向可能存在问题。
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只顾着埋头努力而忘记抬头看路,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的陷阱里,而忘记努力的目的。
用时下的热门说法就是,很多人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懒于思考的努力和勤奋,往往都是在做无用功。
一份再简单的工作,做出来的效果也是分等级的,有人是60分,有人是70分,有人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
分数做得越高的人,往往得到的机会也就越多,他们会很快脱离基础的工作,有机会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成长,一步一步往上走。
很多时候,你能将工作完成,并不代表你努力了,真正的努力,是那些想方设法将工作完成到极致,精益求精的人。
这个时代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对所有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奔跑往往只是为了能保证自己待在原地,不至于被别人赶超。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成长,自己其实是很清楚的,请扪心自问:与过去相比,你的的工作能力、管理经验、人脉积累、为人处事、认知水平等等,到底有没有长足的进步。
不要被虚假的努力感动自己,学着放下无意义的瞎忙、忙到点上。
努力的过程应该是无声的、寂静的、不用公之于众的。
领导不会想知道你有多努力,他只要结果;别人不会想知道你有多努力,只看你有多优秀。
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每天张口闭口说自己多么努力。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努力。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奋发,柳暗花明的那一刻,迟早都会到来。
一事无成的人,大都喜欢做上面三件事。如果你也正在做着同样的事,希望你能有所改变,精进自己。那样,你方能有所成就,过上好日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