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这项运动之前,我从没想过棒球能成为我 的爱好。我们学校有个棒垒球队,出于对球类天生的好奇,我去看了一次球队训练,那一次恰好是球队的场队内赛。
于是我看到了和篮球足球截然不同的一幕,这项运动仿佛静止的时间比运动的时间更长,一群戴着手套的人分散在场地中间,如果拿棒的击中球他们才会移动一次,相互传传球,然后回到刚才站立的地方继续等待,我实在不清楚这项看似运动量并不大的运动魅力何在。可我还是想试试。就这样就加入了球队,打开了棒垒球新世界的大门。
当你全力挥棒,击中球心的那一间,一种踏实的击打感从球棒传进微颤的虎口就像兴奋感突然注入身体一般,你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全身每一块肌肉的轻快和跃动。打过棒球的人都知道,正中球心时,怎一个“爽”字了得。奇妙的是,在那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刻,内心却能感受到异常的平静,舒畅感涌上心头,一扫阴霾。这一动一静,像极了棒球场上动与静。下一刻,全力冲刺。
棒球,本就是热血的。
只要是竞技项目,都是有胜负的。棒球不同于其他运动的地方,是这项运动没有时间的限制,哪怕九局下半两出局,只要比赛没有结束,就有获胜的可能。从你 次戴上手套,拿起球棒的那一刻,那颗好胜心就已经陪你一起成长了。
哪怕在平时训练的训练里打打闹闹,个个逗比气息尽显,偶尔偷个小懒,但当比赛开始时,无论是在场下递送装备的新人,还是在场上作战的球员,眼神里都充满着对胜利的渴望。那时的认真,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求胜本能,更是球队全体成员默契的体现。不再有漫不经心,只留下一句句的“投手加油”,“好三垒”,"一出垒上无人",“强棒来一棒”……听着每一声加油,每一声鼓励,每声呐喊,看着大家全力以赴的认真模样,真的美极了。
无论入队早晚,只要身在其中,就一定会受到感染,所以我说,棒球是好胜的。
当然,有胜就有负,棒球运动员需要更强大的心理素质。当你挥棒落空时,当滑垒但仍晚一步被触杀在垒上时,当飞速旋转的球从你手套旁边钻过时,并没有时间能让你气馁和懊恼,你应该全力面对下个球,站起来拍拍裤子跑步下场,和立刻跑去捡球、补位。在两个出局数时站上打击区的你,能否顶住压力去为队伍完成一次推进或得分。要知道,想打全垒打的球员往往也是被高飞截杀最多的球员,homerun和out的差距有时也并没有多大。不过,谁都会有失误和被三振的时候,不要有压力,更不要内疚,队友并不会怪你。棒球本来就是靠出局数计局数的游戏,没人能保证棒棒安打,打击率超过0.3的专业运动员都称得上 了,谁还不会出个局呢?
我很享受我在关键时刻站在打击区的时刻,因为我知道,我面前所有的防守人员一定很是紧张。要是有失误或者出局就自责不已,那比赛也太折磨了。所以,棒球不仅要求了身体素质,更要求了内心的强大。
棒球的日常训练无非是打击、接高飞、接地滚,当我在 次在队内赛站上二垒时,身体很兴奋,而大脑却是空白的。只要球不是朝着我的方向来的,我就完全不知道补位,垒上有人时,即使我接住了球,却不知道该往哪里传,就好像训练只练过传一垒。“不知所措”用来形容当时的我再恰当不过了,那时无论谁对我喊出该怎么做,我都会不犹豫地执行。那次比赛过后,我明白了,棒球是需要球商的,比赛中除了基本功之外,比的更是每位球员的经验和判断,甚至个人判断会影响全局。
渐渐的我发现,棒球的乐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做抉择。赛场上的形式干变万化,你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当前局势的 处理方法,然后立刻执行。是抓得分还是要出局数是抉择,接球是否往前抢也是抉择,每个球的一攻一守都是抉择,比赛即是球队智慧的体现。投手每一个球投出前,你都可以在脑海里都会模拟各种情景,当你对自己的判断足够自信以后,你还可以加入一些假动作,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假动作就能帯来一个出局数。棒球这项运动注定不只是身体的对抗,更是球商的博弈。打棒球久了,人也会变得果断起来。棒球是智慧的,也是果断的。
在操场练习挥棒的每个夜晚,星星都格外明亮;回想起烈日下的挥汗如雨,总是如此尽兴;比赛时的声嘶力竭,现在想来却充满了力量;体能训练的每次反胃与每一分酸痛,我也愿意与你们再经历一遍。还记得在泥泞的场地里拼搏的样子,球裤不再有一点白色;训练时失误被球击中疼得龇牙咧嘴,但仍然不服气的大喊”再来一个“。
我记得,有场比赛,对手 一攻,满垒两出局,我们 一分, 一个球在我们所有人的注视下飞到了外野,被我们的中外手接住了。我们赢了,我旁边的一位队员当时就哭了,他说:“对方也很努力了,我想起了《KANO》的 一幕,他们差点就赢了。”我也记得,工程学生队夺冠的时,大家围成一圈向场地鞠躬给我带来的感动。喜极而泣是值得骄傲的,胜利的眼泪不丢人。想到打棒球的时光,除了一幕幕欢乐的回忆,剩下的全是感动,棒球对我而言早已不只是一项运动,它仿佛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样,如此自然。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加入野马就像找到了组织。大家本都可以在周日上午舒舒服服地休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坚持,就可以在周日早起,在风吹日晒中训练,这本就值得尊敬,说明野马的成员都拥有了走出舒适区的决心。本垒在棒球中称为“home”,比赛的核心目标也是送队友回家,自己回家。野马的球友也渐渐变成了生活中的朋友,交流的内容也不再仅限于棒球。
每个没参加训练的周日,想到“死亡地滚”都会觉得亲切;不在合肥的日子里,总觉得少了一个盼头;看着一群基佬紫在操场跑动,内心就有种莫名的愉悦。对于野马,大家都很认真,都很努力。野马的每一个面孔,都是那么可爱。不管是十几岁的,还是五十几岁的,不管是传球要命的,还是教练棒要命的,不管是打棒球的,还是被棒球打的,我所有的队友们,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打球。我们因棒球而相聚,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爱棒球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