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山
编辑:一点一滴
国外做的研究说明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对儿童智力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儿童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身体、智力、协调能力、自尊心等等,都有好处,且受益终身。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国家长培养孩子时,允许孩子经常变换体育项目,以增强其对运动兴趣;法国儿童向往成为帆板、滑雪、极限运动员的比比皆是;澳大利亚的孩子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游泳、自行车、澳式橄榄球等。澳大利亚“体育委员会”还通过制订政策,告诉父母,在孩子输掉比赛时,不能责怪或打骂,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
而我们国家,各种文化考试已经把儿童牢牢的压在书桌上,基本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了。现在一些城市的“幼进小”把这种压力传递到了幼儿园,很多幼儿园除了平时上游戏课外,还要上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种课,儿童没有了体育运动的时间。
看到这些情况后,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该培养孩子什么,是文化学习成绩重要还是身体重要?
儿童体育锻炼的总目标是:以儿童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当前,我国幼儿园的确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但儿童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仍不可低估。
(一)儿童体育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幼儿园教师过于注重安全因素,儿童运动负荷不足,对身体素质促进不够,不允许儿童从事冒险的活动,不太重视对儿童的全面培养,教育观念上科学性不足,没有更多适合儿童从事的项目。儿童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因此,在体育活动和儿童的自由活动中容易出安全事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通常会采用压缩儿童的体育活动时间方法规避风险。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体育活动价值无法正常发挥,制约了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儿童体育教学中,大多存在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忽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表面上课堂气氛活泼生动,事实上儿童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幼儿园并不是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来执行的。
(三)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吸引力不大
教学内容多以音乐、儿歌等教育为主,体育教育活动时有限,同时,在有限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又多以简单项目为主,基本的运动能力的发展方法也很枯燥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儿童体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在目前幼儿园开始的早期教育中,体能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开发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直接导致肥胖孩子不断增加、素质达标率很低的结果。7岁前是儿童发展运动习惯、运动心理和技巧的关键期,各种运动都不妨让他们试试,而且儿童的模仿能力也很强,羽毛球、足球等看似成人的运动,如果儿童有兴趣参与,只要方法恰当,对于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等非常有益。据了解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儿童每天都有1-2小时形式多样的儿童体育时间,让儿童从小形成“运动惯性”,当他们长大之后,就会对运动形成上瘾式的“依赖”,实现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这对孩子今后一生都有好处。
(一)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
儿童体育作为游戏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具有体育的基本特点,依靠身体的协调运动参与活动;也有其显著特点,是体育与游戏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走走、跑跑、跳跳,是要完成一些规定的情节与相互联系的动作,不是仅仅靠体力活动所能完成的,是靠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儿童体育对儿童体质和智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更能有效的促进儿童体质的发展。儿童体育对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儿童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活动,而且也是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方式。
儿童身体健康是其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智力素质、品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中,身心体育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二)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游戏具有丰富和复杂的内涵与外延。从游戏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能动性活动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劳动作为人类基本的活动是以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结果的。而学习则是给未来劳动活动做准备。劳动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维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劳动者和学习者而言,劳动和学习有着不可摆脱的自然性和必然性,往往还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游戏则是以人类自身的需要而引发的,是以人类自身为对象,满足人类自身活动需要,不产生物质产物的特殊活动。由此可给游戏定义为:游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人类的身心需要引发的,是人们自由选择以人类自身为对象,不产生社会意义产物的娱乐、健身活动的总称。游戏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的社会性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而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如买东西、过家家等),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技术、工具、身体素质等);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及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的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而儿童体育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孩子健康与国家最大财富的结合
体育是一项绝佳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增强健康,而且可以磨砺性格,学习如何同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冲突。
人们每每看到儿童,在球场上赢球后的欢喜,输球后的悲伤,和人冲突后的委屈,欢笑和泪水如此强烈。此时的体育,对儿童而言,是人生最好的隐喻。全力以赴,输了,爬起来继续;赢了很开心,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则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儿童体育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孩子的健康不仅是个人最大的财富,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大财富。在新的健康理念下,幼儿园体育教育不仅应
(四)学柔道的适龄期
孩子在2岁左右时都喜欢被父母逗弄身体,玩成一团,3-4岁的孩子则喜欢抓大人的脚,也喜欢从前后面攻击父亲,5岁时可以前后左右自由回转。练习柔道基础的运动能力,到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就可以学会了,但正规的柔道学习到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比较适当。
(五)学滑雪的适龄期
孩子从3岁开始可以自由使用身体,如跑步时突然很快地停住,或来个急转弯,或马上冲出去跑。站在指导者的立场,从理解力这点来看,学滑雪的适龄期在4岁左右比较适合。若穿上滑雪器具也能走路的话,2岁半的儿童也可以滑雪。
(六)学剑道的适龄期
2-3岁的孩子赛跑不懂竞赛规则,到了4-5岁有了个性,懂得自我主张以后,会不服输,自负心强,竞争力也强。6-7岁时由于创造的意欲精神开始萌芽发展,懊恼之气会表现于全身。戴防护面具,穿上防护衣,是剑道开始练习的基本,从体力和精神的发展来看,小学三年级左右是学习剑道的最好时期。
以上年龄及训练科目仅供参考。
七、儿童进行体育运动时应避免以下运动:
(一)成人式跳跃冲击小孩子骨关节,如成人练习的跳高、跳远等项目。
(二)倒立易影响视觉器官:很多家长会让小孩子练习倒立,这一项目一方面会导致颅内压过分升高,对脑血管、视觉器官等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极容易导致手腕、手臂骨折,风险系数较大。
(三)“推小车”游戏易造成擦伤:儿童双臂伸直撑地,另一人架起他的双腿前进),防止儿童双臂支撑不住而摔伏在地上,擦伤面部或胸部。
(四)举重恐影响身体匀称发展:一防止局部肌肉过分粗壮,影响身体各部分匀称发展;二防止由于肌肉过早受刺激得到发达,给心脏等器官造成较重的负担。
(五)要避免力量和肌肉锻炼:儿童在进行锻炼的目的应该是刺激他们神经系统的发育,让他们获得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并不是进行力量和肌肉的锻炼。
对于儿童化的成人体育运动方式,首先要注意装备,装备不能是小号的成人装备,而应该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其次,运动量一定要适当,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关节韧带都比较脆弱,长时的运动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尤其是长时间一侧锻炼。
-TheEnd-
●
●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体育启点立场
文章版权归来源所有!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